作者: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3-08-09 09:41
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,回首80年前开国上将杨勇“四进郓城”那波澜壮阔的岁月,不禁心潮彭拜,热血沸腾。杨勇上将在郓城“四战四捷”的战例,成为几代郓城人挥之不去的记忆。
从1939年初到1947年7月底,杨勇上将在郓城指挥了了樊坝战斗、潘渡伏击战、讨伐刘本功、解放郓城四次著名的战斗。
一战郓城。1939年3月,杨勇率八路军115师686团(杨勇为团长)由山西挺进鲁西南,建立抗日根据地。来到郓城县城以北驻扎,决定拔掉樊坝据点(今郓城县潘渡镇樊坝村)。当时樊坝据点有伪军刘玉胜一个团的兵力,且装备精良。村子筑有围墙,外有壕沟,警戒严密,易守难攻。3月3日下午,杨勇率部队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军,到达樊坝附近。按照战前部署,由三营从北、东、南三面对樊坝进行攻击,二营打援,一营做预备队。4日黎明,经八小时激战,消灭伪军800余人,活捉伪团长刘玉胜。
樊坝战斗是八路军主力部队挺进山东后的第一战,沉重打击了运(河)西地区的日伪军,扩大了八路军的影响,为创建鲁西南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。
二战郓城。樊坝战斗后,一、二营重组686团随师部继续东进,杨勇率领686团的三营和团教导队留下来,改编为独立一团,杨勇任团长,坚持鲁西南的抗日斗争。不久便扩充为一一五师独立旅,杨勇任旅长兼政委。
1940年冬,兼任鲁西军区司令员的杨勇,决定用“围点打援”的战法,用一部兵力围攻敌侯集据点(今郓城县侯咽集镇),主力在侯集至郓城之间的潘溪渡设伏,目的是诱歼郓城出城之敌。1941年1月7日夜,军区特务营按照杨勇的命令,开始对侯集据点发起围攻,侯集的敌人立即向郓城守敌求援。8日11时,郓城的敌人出动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和伪军一个警备大队,携九二式步兵炮一门、汽车四辆前来增援。13时许,日伪军进入伏击区。战斗迅速打响,至17时,敌人全部被歼灭。武器弹药、轻重机枪、步兵炮全部被缴获。潘渡伏击战,全歼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和一个伪军警备大队,290余人。
这是杨勇用“围点打援”的战术,创造的一个全歼日伪军的模范战例。
三战郓城。为歼灭郓城、鄄城地区的日伪军,打通南北通道,使抗日根据地向黄河以南发展,1944年8月,八路军冀鲁豫军区(杨勇任副司令员)决定集中第8军分区4个团、7个县大队的兵力,发起讨伐伪军刘本功的战役。刘本功系伪郓城县县长兼警备大队长,拥有伪军约5000余人。3日夜,向刘本功的伪军发起攻击。战至6日,攻克郓城县外围肖垓、刘口等重要据点。8日,强攻付庄,歼灭伪军4个中队。城内日伪军闭门坚守,冀鲁豫军区乘机在东起梁山,西迄鄄城百余里地区内,展开军事、政治攻势,迫使各据点伪军纷纷弃寨而逃。担任阻援的部队也乘胜在郓城西南及鄄城东南地区发起攻击。至11日,战役结束。
这一仗,共歼灭伪军2900余人,攻克据点36处,郓、鄄之间封锁线全部被摧毁,黄河南岸的根据地连在了一起。
四战郓城。1947年6月30日,刘邓大军(四个纵队12万人)在鲁西南强渡黄河,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。杨勇为一纵司令员,指挥一纵将郓城之敌包围。郓城守敌是国民党第55师(师长曹福霖),下辖两个旅,善于阵地防守,在郓城四周布满了地堡群及暗堡射击孔。杨勇命令:将县城团团包围,第20旅、第1旅分别攻击南门和西门,第2旅在北门实施助攻。为减少城内老百姓损失,决定放开东门,第19旅主力埋伏在东关,待敌军出城后再包围歼灭。各旅迅速向城内纵深穿插、割裂敌人然后歼灭。一夜激战,全歼守敌55师师部及两个整旅,共达15000余人,彻底解放了郓城。
这次战斗,是我军战略大反攻中第一个重大的胜利,为实现鲁西南的解放创造了条件,为战略大反攻奠定了基础,受到了刘邓首长的通令嘉奖。
当年杨勇司令足智多谋、运筹帷幄的英雄事迹至今还在郓城县人民群众中传颂。
魏建国